宾川县民心党建驻进群众心坎
作者:崔庆菊 发布时间:2014-08-20 08:01:02 点击率:4
宾川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谋划发展新思路,着力解决民生新课题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扎实开展系列民心党建工程,形成了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到群众心坎的热潮。
对接需求,变“随机下派”为“按需选人”。 坚持围绕实际需求选派驻村干部(常务书记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、大学生村官):针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,就安排熟悉党建工作、领导能力强的干部进驻;针对党务村务管理混乱村,就选派政策水平高、驾驭能力强的干部进驻;针对经济基础薄弱、发展滞后村,就选派懂经济、善协调的干部进驻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宾川县还建立了县委常委联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联系点,指导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,帮助制定整改落实方案,开展集中整治活动,加大帮扶支持力度。通过科学合理选派干部,切实发挥好“四支队伍”的作用,进一步达到了理顺关系、健全组织、整改提高的目的。
命题作业,变“无限服务”为“有限服务”。克服过去干部下基层大包大揽、越位错位的问题,要求驻村干部始终围绕以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、帮助推动经济发展、帮助改善民生、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,以务实创新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。一是夯基础,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程。县财政每年补助200万元资金,5年补助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,扶持村(居)委会发展集体经济。二是强阵地,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。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,用四年时间整合2亿元资金完成4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文化活动场所,目前已实施完成了111个项目。三是建平台,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。在县委组织部建立1个平台运维管理工作站,在县政务服务局建立1个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站,在全县10个乡镇建立10个为民服务中心窗口站,在90个行政村(社区)建立为民服务站,并逐步使用安卓智能手机覆盖到各小组,实现平台全覆盖,服务无死角。同时,全面实施“红色信贷”、“红色股份”、“金果贷”、“惠果通”“3+”贷款模式,服务农村党员群众积极自主创业,为党员和群众搭建致富“金桥”。
整体联动,变“单方作战”为“多方协同”。改变以往机关部门分散挂钩基层的做法,进一步强化资源集成意识,注重统筹各方资源,努力形成驻村帮扶工作大联动、同步齐奔小康大协同的发展新局面。一是通过整合工、青、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力量,将干事有热情、群众基础好、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。二是加强行业统筹,各系统各部门在向基层安排任务时,按照权随责走、费随事转原则配套相应的经费和资源,并以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。三是加强城乡统筹,大力推广“插甸经验”,建立县乡机关事业单位挂钩联系和服务乡、村、组的责任体系,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,支持城乡联合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,着力帮助群众解决上学难、看病难、就业难、安居难、致富难等“五难”问题,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(编辑:志远)